close

2Y8M 337    

星期天Amber在百貨公司玩玩具時,
有一個小男孩突然衝過來就將Amber玩得正開心的玩具搶走,
我和玩具櫃的櫃姐都看到了,
櫃姐立刻脫口而出說:「咦,怎麼可以搶別人玩具,把它搶回來!」
我說:「不要,我要看她會怎麼反應處理!」

其實我也不知道Amber會生氣得搶回來還是就算了,但我就是想知道她會怎麼做。

結果Amber玩具一被搶走的當下,她只是愣住,然後定定的看著男孩和他的玩具,男孩可能覺得無趣又將玩具丟著就跑走了,於是Amber又再重新撿起玩具開始玩起來。
我低頭抱抱她對她說:「妳好棒!」

我一直對自己說: 別人的孩子留給她們的父母教,我們只需教好自己的孩子就好了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“關愛孩子”是每個媽媽的本能。不少媽媽對孩子百般呵護,她們都是“慈母”。

“慈母”當然愛孩子,而且是“一切都為了愛”。為了孩子,自己可以犧牲一切,包括金錢、面子、時間和個人利益。

先說一個故事。兩位媽媽,乘假日帶孩子出外游玩。兩個孩子爭著去放風箏,女孩用力一扯,風箏破了,男孩很生氣,一巴掌就掃過去,女孩立刻哭了。這時,男孩的媽媽臉色一變,就像觸電一樣從座位上彈起來,女孩的媽媽連忙把她拉住。男孩的媽媽急得脫口而出:“你真殘忍!”女孩的媽媽卻笑著說:“你才殘忍!”

到底誰“殘忍”呢?男孩的媽媽說:“你眼看著孩子被打,哭了,身為母親,不去呵護,還阻止我去干預,這不是很殘忍嗎?”

女孩的媽媽卻說:“孩子爭吵算什麼?被打一下,也沒受傷,為什麼不讓他們去自己解決呢?”

兩位媽媽這時望向孩子,只見他們一同跑過來,說:“媽媽,風箏破了,你能把它做好嗎?”

愛孩子,就要關心孩子的未來

女孩的媽媽對“愛孩子”的理解是:提供機會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使他以後能獨立生活,所以要提供她面對困難、親自解決難題的空間。相反,對孩子太多干預,替他安排一切,幫他解決一切難題,這樣一來,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,將來怎能做事,怎能生活呢?所以對於孩子,過度表達慈愛並非真愛,而是“殘忍”。

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。孩子們在一起,爭爭吵吵是家常便飯,但是他們很快就會自己解決。孩子們就在這種爭爭吵吵、哭哭笑笑的歷練中不斷成長,學會了處事和做人。

有些媽媽可能要質疑我的說法,認為“這不是拋開孩子不管嗎?在孩子有困難的時候,讓他失去依靠,讓他感到孤立無助,哪個媽媽忍心啊?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